李纲思考了许久,想着刘韐这个开封府尹是从三品,殿前都指挥使是从二品。
王宗濋去了政事堂,他们这么多人,还担心无法压制王宗濋吗?
刘韐提拔起来后,也有利于文管系统。
这也是刘韐的机会。
李纲思来想去后,不愿意挡了刘韐升迁的机会,表态道:“官家,臣同意!”
杨时愣了下。
旋即,杨时也明悟过来,一方面皇帝执意安排,另一方面交换其实有好处。
王宗濋一介武夫,难不成他们这些人,会怕了赵桓吗?
一念及此,杨时也表态道:“官家,臣没有异议。”
徐处仁愣了下,看了看李纲,也看了看杨时,叹息一声,心中觉得李纲和杨时把事情想得简单了。
王宗濋是不负责具体政务,可是王宗濋和他们不一样。
王宗濋是皇帝的舅舅,代表的是皇帝。
很多时候,王宗濋的存在,就一定会影响到他们,因为王宗濋是站在皇帝一方的。
只是,李纲和杨时都点头了,他也不再坚持,表态道:“臣没有异议!”
吴敏最后道:“臣同意。”
赵桓心中松了口气。
实际上,涉及武人转入政事堂,赵桓也担心李纲等人一根筋要抵触到底。
赵桓是皇帝,可以乾纲独断,毕竟太监都可以当太师,凭什么外戚不可以做宰相呢?
一切是看皇帝要脸不。
赵桓是做好了不要脸准备的,只要李纲、杨时等人不同意,他就得再给所有人上上课,增加一点难度,让所有人同意王宗濋的调动。
如今,一切顺利。
赵桓吩咐道:“既然如此,事情就这么定下了,拟定旨意调动官职。”
李纲顺势道:“官家,刘韐从开封府尹的职务上卸任,谁来接任呢?开封府尹关系着帝都的安全和稳定,必须要慎重起见,要有合适的人胜任才行。”
赵桓点头道:“李卿有合适的人选吗?”
李纲一时间,有些迟疑。
要说接任开封府尹的人选很多,一抓就是一大把。问题是开封府尹权势重,事情也繁杂,遇到的都是王公贵族。
没有点能力和魄力,是很难应对的。
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行。
李纲一时间没有表态,开口道:“官家,臣一时间还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。”
赵桓看向杨时,问道:“杨公呢?”
杨时回答道:“官家,臣倒是想到了一个人,是适合的人选。”
赵桓问道:“谁?”
杨时回答道:“吏部侍郞李若水,就是合适的人选。此人虽然担任吏部侍郎,却不是职官,是散官。”
散官,就是宋朝前期的寄禄官,只领取俸禄,却没有任何的职权,根本无法参与所在官职的事情。
寄禄官的存在,恰好导致了大宋官员的庞大。只要是在大宋科举的人,或者是皇帝看重的人,就可以赐予官职,开始领取俸禄了。
大批的人是寄禄官,全都是朝廷养着的。
为什么大宋这样干?
就是怕人造反。
你地方上的贼匪造反,我招安给编制,让你好吃好喝。你科举上来的官员,只要是有一点点的才华,我就算没有合适的职务,也给你俸禄养着。
我都这样了,你还好意思造反吗?
这是赵家祖宗的想法,总结了前代发生的各种情况而出的手段。在大宋刚刚成立时,对于一群杀红了眼的兵痞,这些手段都是正确的。
不这么做,难以安人心。
尤其车神治国权谋很厉害,打仗是渣渣的前提下,就更不可能亲自去征服一切,就只能安抚人心。
一代代下来,这样的手段就成为了顽疾,偏偏历代皇帝也没有胆魄去改革。
生怕亡国了。
赵桓就没有这样的担心,该做就去做,该改革就改革,只不过不能是无意义的改革,不能是无准备的改革,要打有准备的仗才行。
赵桓想着李若水的事情。
这人在靖康年是个主战派,忠于大宋,跟着宋钦宗被俘后,最后不屈金人,被完颜宗翰杀死更割掉舌头,下场凄凉。
历史上,李若水早年在太学读书,是进士出身。被任命为元城县尉,又转任平阳府思录,济南教授等职。
这是有地方履历,知道地方情况,却又忠于朝廷的人。
提拔李若水,倒是可以试一试。
赵桓没有立刻回答,李纲反而有些急了,李若水他也是知道的,也是坚定的主战派。
这是志同道合的人。
李纲表态道:“官家,臣认为李若水是合适的。此人有能力,心性刚毅,品德端正,是执掌开封府尹的合适人选。”
徐处仁也不希望其他的投降派来担任,立刻道:“臣附议。”
吴敏其实有些想法的。
作为朝中宰相,他自然也有一批小弟,也希望能提拔自己的人。
奈何,李纲、杨时和徐处仁都一致同意李若水,吴敏也不想太特立独行,表态道:“官家,臣也认为李若水适合。”
赵桓笑道:“既如此,任命李若水知开封府,主持开封府诸事。”
杨时拱手道:“官家圣明!”
李纲、徐处仁和吴敏也齐齐赞叹。
赵桓摆手道:“都下去吧,让刘韐和李若水好好交接,交接完成后,让刘韐入宫来觐见。”
李纲应下后,带着众人离开了。
四人走出了大殿,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,李纲突然停下道:“官家突然让刘韐去殿前司任职,会不会有什么算计?”
杨时说道:“应该没有,官家连战连胜后,毫不客气的说,已经是大权在握了,何必要瞎折腾呢?难道是为了文武交换,奠定一个武将入政事堂的规矩?”
徐处仁说道:“不无可能!”
话锋一转,徐处仁道:“当时,你们又不反对,这事儿能怪谁呢?”
吴敏开口道:“总不至于,官家是让刘韐收拾烂摊子的吧?”
“现在的殿前司,也都是精锐,刘韐去了殿前司,对我们文官也是有帮助的。”
“唯独一点,不知道官家让刘韐去殿前司,是担任知殿前司都指挥使,还是担任殿前都指挥使。”
一个‘知’字,含义完全不同。
有了知字,是文官去兼任。没有这个字,就彻底转入武将了,这也是有先例的,因为宗泽一开始就是文官,后来转为了武将。
李纲摆手道:“不管如何,先安排好刘韐卸任,李若水接任的事情。尤其王宗濋进入政事堂,咱们也要考虑好应对。”
众人齐齐点头,都忧心忡忡的回了政事堂。
……
大殿中。
赵桓想着完成了王宗濋的调任,立刻吩咐人召见王宗濋。
没过多久,王宗濋进入,行礼道:“臣王宗濋,拜见官家。”
赵桓让王宗濋坐下,说道:“舅舅,之前朕曾提及,让舅舅去政事堂当宰相,你意下如何?”
王宗濋愣了下,粗犷的面庞上带着难以置信,开口道:“官家,这能行吗?”
“当然能行!”
赵桓说道:“朕已经和政事堂诸位相公商讨好了,舅舅去担任少宰兼门下侍郎,在政事堂内排列末尾。你不负责政务,只管和枢密院接洽就行了。”
王宗濋瞬间激动了。
真成了!
他毫不犹豫站起身,高声道:“官家,臣愿意去政事堂,一定会执行官家的安排,唯官家马首是瞻。”
赵桓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就需要王宗濋的这个态度。
有了王宗濋在,赵桓就安插了一颗钉子在政事堂,未来有需要的时候,这就是王宗濋的价值。
赵桓点了点头道:“舅舅去政事堂,殿前司要交出来,不能再执掌了。”
王宗濋说道:“官家,臣举荐韩世忠接任。韩世忠能力出众,完全是能执掌殿前司的。”
赵桓说道:“韩世忠另有安排,殿前司这里,由开封府尹刘韐接任。”
啊!!
王宗濋忍不住惊讶出声,问道:“官家,刘韐是文官啊,他来殿前司任职,合适吗?”
赵桓说道:“这是你去政事堂的交换。”
王宗濋一瞬间沉默下来,看样子是官家让刘韐来接任殿前司,政事堂的相公们,才同意他去政事堂。
王宗濋心中感激不已,高声道:“官家,臣一定会全力以赴,不辜负官家的厚望。”
赵桓笑道:“舅舅好好交接,去了政事堂好好团结人。尤其朕今年,还要御驾亲征迎战金人,舅舅在政事堂,朕才能放心。”
王宗濋高声道:“官家放心,臣在政事堂,不会让您失望的。谁敢对官家不利,臣就和他过不去。”
赵桓笑道:“那就好,辛苦舅舅了。”
王宗濋毫不犹豫道:“臣不辛苦。”
他主动告辞,准备去安排接任的事情,赵桓却又安排了人通知韩世忠入宫觐见。
韩世忠一直担任殿前副都指挥使,是王宗濋的副手,在王宗濋的支持下,完成了殿前司禁军的整顿。
没有韩世忠,就没有禁军的改头换面。
要说对外的作战,韩世忠的确没参加多少,可是他的功劳,赵桓却一直是记得的。
韩世忠进入殿内,行礼道:“臣韩世忠,拜见官家。”
赵桓笑道:“韩卿,和你一起从地方上抽调来宫中的岳飞,去北方打了完颜杲,又去西夏打了李察哥,还组建了万岁军,担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,论身份还在你的上面去了,可有怨言?”
韩世忠摇头道:“官家,若论征战,臣的确是不如鹏举。他是天生的猛将,不仅武艺卓绝,还能统兵打仗,这一点臣自愧不如。”
“你也不差!”
赵桓微笑道:“没有你整编的殿前司禁军,我们的大军就没有战斗力。连万岁军的基础,都是从殿前司抽调的。毫不客气的说,这些都是从你手中挑选出的精锐。”
“朕在黄河和完颜宗望交战,是你率领殿前司稳定后方,为朕打开城门,彻底解决了太上皇干政的事情。”
“河西路一战,你带兵和宗泽一起参战,击败了完颜宗翰,为国立功。”
“你没有一直在前线奔波,却也是国之重臣,是朕的左膀右臂。”
韩世忠闻言心中感动。
官家都知道。
韩世忠觉得有这句话,就足够了,郑重道:“官家过奖了,臣做得还不够。”
赵桓继续道:“你在殿前司有这么长的时间,之前也立下功勋。此次王宗濋转入政事堂当宰相,开封府尹刘韐调任殿前司,接任王宗濋的官职,担任殿前都指挥使。”
韩世忠眉头上扬。
有那么些惊讶,让刘韐一个文官来主持殿前司。
之前王宗濋是殿前都指挥使,却从不管军中的事情,该怎么训练,是韩世忠说了算。该怎么打仗,王宗濋也一概不管。
刘韐来了,恐怕日子不好过了,不再是之前的模样。
韩世忠有些失落,却依旧遵从安排,表态道:“请官家放心,臣全力拥护刘韐大人的,绝不会闹出内讧的笑话来。”
赵桓很满意韩世忠的态度。
这是朝廷需要的人才。
有的人恃才傲物,一切要按照他的来办,容不得半点委屈,不采纳他的建议,那就是昏君。
韩世忠明知道刘韐担任殿前都指挥使,他会被压制,却也听从安排,并没有撂挑子,这就是态度。
赵桓笑说道:“谁说朕,要留你在殿前司了。你现在,也该提一提了。”
韩世忠一颗心,瞬间昂扬了起来。
眼中,多了期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