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鸿文学 > 穿越小说 > 崛起大明 > 第1235章 夺门之变(七)
而在“一体当差一体纳粮”等关系重大的政策,在天下顺利推广,各地怨言渐渐平息之后,原本一直被他故意打压的都察院,又重新被他重视,并逐渐放开了束缚。

都察院扩编,京师都察院的御史数量,从四五十人,一下扩展到了三百多人,都察院大堂,扩大了两倍多,一次可以容纳五六百人,御史的人选,不再是从新进进士和优秀县官中摘取,而是采用籍贯论,各省固定名额,以人口论定,如浙江十一人,山西九人,青海六人。

青海的六人,是为最少的必须保证,只要是省,那怕只有万人,也需有六个名额。

过去,御史基本都是进士出身,但现在改制之后,像青海省台湾省缅甸区,每年会试能考中进士的都是极个别,甚至是无有一人,因此,隆武帝决断,各省代表的御史,皆从各省乡试的举人之中擢取,如此,就不用担心御史空置的问题了。

过去,大明朝堂有南党,北党,浙党,楚党,以籍贯形成乡党,党同伐异,独领风骚,但改制之后,乡党公开透明,各省御史首先要为自己省份争取权益,但因为各省都有代表,没有谁是孤单一人,形成制衡,各方利益最后也都可以平衡。

如此,都察院对首辅和内阁的监督力道大大加强。

中央都察院如此,各省都察院也照着执行,监督行政、司法。

御史不但监督行政官员,也相互监督。

首辅制的改革,经过这些年,从蒋德璟,孙传庭到史可法,已经渐有成效,并且摸出了路子,加上都察院制、质询制,虽然还有一些弊端和很大的不足,但比起过去,已然是有很大的进步了。行政权和监察权,已经有了一定的制衡。

就时代的发展来说,这样的改革还是能跟的上的。

所以,对于眼下的朝政,隆武帝是不愁的,军事有军机处,外交有理藩院,只要抓住军机处兵部和吏部,他就可以掌控全局,专心培养接班人。

但他的失败,就在接班人。

太子,所琢非玉,不能用,非是废除不可,可一旦废储,后续产生的动荡和冲击波,他必须做好审慎应对的准备。

除此之外,他还得为太子想好退路。

因为他不止是皇帝,更是一个父亲。

原本,朱慈烺自以为一切都考虑好了,但颜后的死,深深触动了他,也打乱了他的步骤,那些雪片一般为太子表功的奏疏,更是让他明白,大明的太子、国本,大明的嫡长子继承制,在朝臣的心中,依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。

太子的废立,怕还是要经历一场大风波。

“陛下……”

正沉思间,脚步轻响,新任司礼监掌印唐亮轻步走进,将刚刚送来的一份密报,呈到他面前。

朱慈烺看完,眼有悲凉,忽然觉得头昏脑涨,不能自起……

……

翌日。

宫中传出消息。

隆武帝忽发急病,卧床不起。

……

“机会到了!”

太子府。

刚刚从宫中返回,探视父皇,但没有能进到榻前的太子朱和埕,召集心腹,秘密商议。

参加的有宛平伯巩承恩,长驸马都尉周显,左庶子姚启圣。

另外一个核心人物萧汉俊虽然不能到现场,但却通过宛平伯巩承恩将自己的想法传递。

至于京营参将,负责内城五门防务的参将王辅臣,以及武襄左卫副指挥使宗福海,则由长驸马都尉周显负责传递消息。

……

一番密议,众人议定,未免夜长梦多,决意尽快动手,明日夜晚,腊月二十一,小年夜的前一天,趁着宗福海守卫宫门的机会,王辅臣、周显、巩承恩、姚启圣带兵拥着太子到达玄武门(神武门),宗福海打开宫门,直往乾清宫,控制“陛下”,逼“陛下”写退位诏,自为太上皇,加以软禁,然后去往皇极殿,拥太子继位,最后召集群臣觐见,宣布此事,即便有反对者,也改变不了木已成舟的事实!

注,故宫北门本叫玄武门,康熙时,因为避讳“玄”字,才改名神武门。

一切过程,都如当年的夺门之变,又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一样,迅雷不及掩耳,不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。

计划制定完毕,太子朱和埕拔剑砍去桌子一角,以誓决心。

……

这一天,太子朱和埕强力压制着心中的焦灼和不安,整整一天,都待在乾清宫,侍奉隆武陛下。

除了他,蒙王辽王,四皇子六皇子都到了,连年幼的八皇子和几个公主也都在乾清宫陪到很晚。

对太子朱和埕来说,这是他人生中最为漫长的一天。

不但要装出担心悲伤的样子,而且时时刻刻警惕,处处观察,看乾清宫有没有异样?

进出的御医脚步匆匆,侍奉在最前的贵妃淑妃,以及唐亮也都是眼有哀伤,看起来父皇的病,的确是不轻。

……

夜晚,宫门要关闭之前,太子和辽王蒙王在乾清殿外跪拜,然后离开皇宫,返回各自的住处,太子有太子府,辽王蒙王也各有王府,虽然辽王和太子的争储之态好像已经很明显,但兄弟之间表面上依然还是兄友弟恭,辽王恭恭敬敬,太子微笑点头,蒙王好像自知继承无望,因此一直置身事外。

……

回到太子府之后,太子朱和埕以身体不舒服为由,即命令关闭府门,外松内紧,在府中做最后的准备,虽然这一次的夺门,王辅臣的京营为主力,宗福海为辅助,但摄于隆武帝的威名,最后敢真正冲上大殿的,怕也只有太子身边的心腹死党,也就是他五百人的卫队。

到此时,除了东宫卫指挥使冯干,其他人并不知道今晚会发生大事,他们只是按照指挥使的命令,全员集合,加强太子府的守卫。

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。

朱和埕的焦灼越来越明显,他负手不停的在堂中疾走。

……

午夜。

姚启圣派心腹悄悄来到太子府,向太子报告,说,一切都在计划中,王辅臣此时正亲自在军营坐镇,他正随着王辅臣身边,但是时间一到,王辅臣就会下令封锁内城,实行戒严,同时领兵出营,前往皇宫玄武门。

而只要兵马一动,他立刻就会派人通知太子,太子即刻带东宫卫前往皇宫,双方在玄武门前汇合。

姚启圣的消息,令太子心安。

……

不久,长驸马都尉周显到了,他带来了宗福海的消息,说宫中一切正常,今夜宗福海负责皇宫值守,但是太子带兵赶到,他立刻就会打开宫门,太子可以毫无障碍的前往乾清宫。

同时,整个京师平静如常,没有任何的异动,辽王蒙王,还有永王府也都安静无比,他已经派人盯着了,但有动静,立刻就会回报于太子。

太子朱和埕咬牙点头。

现在就差宛平伯巩承恩了。

巩承恩负责联络萧汉俊,同时监控锦衣卫的动向,并会派出他能指挥的锦衣卫,参与到封禁内城城门的行动中。

朱和埕看着堂上的西洋座钟,咬牙切齿的等待。

---那上面的时针和秒针,就都像是巨锤一样,一次又一次的击打他的心脏,令他胸跳如雷,无法抑制。

“殿下,东宫卫已经集合完毕!”

全身甲胄,腰悬长刀的冯干来报。

朱和埕点头,心中有巨大的担心和疑问,那就是,表叔为什么还不到?

周显眼中也显出焦急,不住的往门口张望。又不时掏出怀表查看。

渐渐的,都有些不安的感觉,那就是,难道是宛平伯出事了?

……

京营。

德胜门营房。

深夜,除了值夜的官兵,其他人原本都已经是就寝了,但暗夜之中,忽然响起了“滴~~滴~~”的紧急集合声。

对于京营官兵来说,这并不陌生,半夜集合,本就是平常操练的科目之一,只是这种操练一般都发生在野外拉练的期间,在内城营房发生这样的事,其实是不多见的。

但哨令就是军令,无人敢违抗。

很快,两千五百名精武营将士就全身甲胄,手持武器,在校场上列队完毕。

……

中军大堂。

一个游击,一个守备,连同两个千总,四个把总,全身甲胄,腰悬长刀,急急奔入。

鳞甲圆盔的王辅臣已经在正中而坐。

火把光亮下,他脸色无比严肃。

在营六品教官汪兴站在王辅臣的左手边,脸色同样严肃。

“参见参戎!”

八人一起行礼。

王辅臣扫了他们一眼,点头。

八人平身,又向汪兴行礼,然后站到两边。

王辅臣起身,向后堂抱拳:“请姚大人!”

脚步声急促,一个三缕长髯,模样甚是威严的蓝袍官员从后堂走了出来,到了堂前,目光一扫,却是右春坊左庶子姚启圣。

“王辅臣,接旨!”

不废话,姚启圣从袖中取出黄帛。

呼啦啦,堂中所有人都跪下了。

姚启圣展开黄帛,高声:“宫中有变,令王辅臣即刻带兵,火速入宫护卫,不得延误,钦此!”

听到此言,王辅臣以下,所有人都是大惊失色。

自定王之乱,陛下登基之后,大明朝局已经安稳了这么多年,其间虽然有多项改革,反对者众多,但军队始终是朝局的定海神针,隆武帝陛下以他巨大的声望,牢牢控制内外,这样情况下,何人敢有变?

难道是和陛下病重的消息有关?

“臣领旨!”

王辅臣已经起身答应,从姚启圣手中接过圣旨。

姚启圣说道:“这圣旨是先传到太子府,再由本官传到这里的,太子已经去往宫中了,请将军即刻带兵前往,不可拖延!”

王辅臣自己低头看过,然后先交给教官汪兴,汪兴看过,再交给游击,守备,千总、百总等人依次传递。

众人都惊骇的看过,确认无误之后,王辅臣面对众将,喝道:“即刻带兵,随本将进宫护驾!”

“慢着!”

游击鲁直忽然大叫。

王辅臣看向他。

鲁直出列,抱拳道:“参戎,宫中守卫一直都是武襄卫、龙骧卫和金吾卫在负责,即便有变,也是他们负责,何以要调动京营?带兵入宫非是小事,还是要慎重考虑啊。”

“面对圣旨也要考虑吗?鲁直,你是要我抗旨吗?”王辅臣露出杀气。

“怎么敢?只是调兵的圣旨一向都是由兵部……”鲁直急忙解释,额头见了汗,目光求援的望向教官汪兴。

--思想教导官虽然没有指挥调兵的权力,但却又建议的权力,面对今日不是由兵部,而是太子府右春坊官员带来的圣旨,鲁直觉得,深为教官的汪兴应该说话。

但不想汪兴却低头不语。

“传我的命令,关闭内五门,任何人不得出入。你等带兵,即刻随我出营!”

王辅臣手一挥。

守备,千总百总们相互一看,既然参戎已经领旨,教官没有反对,他们自然也没有抗命的理由,加上他们多年跟随王辅臣,都是王辅臣的心腹,于是抱拳轰然:“是!”

“参戎!”

鲁直急了,大叫:“卑职以为,调兵事大,应该先通知提督佟老将军!”

“自然要是通知的,王肃,你去急报提督大人,其他人即刻随我进宫护驾!”王辅臣已经迈步往外走了。

“参戎……”

鲁直却还要拦阻。

“鲁直,你跟我出生入死几十年,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婆婆妈妈了?”王辅臣打断鲁直的话,眼中的杀气更加明显,喝道:“来人!”

“在!”

两名甲士冲上堂来。

王辅臣一指鲁直:“将他压下堂去,严加看管,没有我的命令,任何人也不得放他!”

“是!”

两名甲士一左一右夹住鲁直。

眼见无法阻止,鲁直只能摘了佩刀,焦急无奈的跟着两个甲士走了。

……

火把明亮。

王辅臣的战马已经被牵到了堂前,他翻身上马,手一挥,喝道:“出营!”

姚启圣跟随在他身边,随着滚滚的铁甲人马,出了军营,往皇宫而去。

“速去报太子!”

姚启圣命令心腹。

……

锦衣卫总衙。

后院厢房。

穿着灰色袍服,头发花白的萧汉俊正坐在灯下等待,灯光照着他的脸,他嘴角弯曲,似乎是在笑,又似乎是在悲凉的哭,在他面前的桌子上,摆着一个酒壶,两个酒杯,怪异的是,两个酒杯的颜色并不相同。

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~~”

隐隐有更夫的声音。

萧汉俊慢慢抬起头,像是要抓寻更夫的声音和逝去的时光。

他知道,这么多年,今晚是他唯一能向隆武帝示威的机会,不管能不能成,这都将是他最后的一搏了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