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鸿文学 > 穿越小说 > 逆势屠龙 > 第531章
一个是戴罪的侯恂。

侯恂是老尚书,对天下大势和河南局势有相当清楚的认识,虽然是东林人,但却没有东林人的迂腐和顽固,朱慈烺觉得可以倚仗之,因此准他参加秘密军议。此外,侯恂的儿子侯方域正在小袁营,此番策反袁时中,侯方域也是立了功劳的,连带着朱慈烺对其父也更有好感。

另一个则是军情司照磨萧汉俊。

照朱慈烺的规制,军情司照磨原本就可以参加秘密军议,且是秘密军议的重要角色,只不过因为萧汉俊长期在外,所以一直没有机会,今日是萧汉俊第一次参加秘密军议。

今日密议的只有一个话题,那就是开封能坚持多久?

在萧汉俊介绍开封攻防惨烈情况之时,朱慈烺静静听,表面不动声色,心中却是激动。

因为他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,小袁营移驻中牟县之事,已经完成了。在李自成的命令下,小袁营已经由今日拔营,前往中牟县修整。中牟县位在郑州和开封之间,若是闯营在开封战败,往郑州洛阳方向撤退,非经过中牟县不可,而有小袁营这颗钉子在,闯营到时候绝对是难渡关山。

小袁营坚持当炮灰,朱慈烺亲自给袁时中写信,令他隐忍,为了这是这一步。

如今小袁营拔营,开封继续激战,所有事情都在计划中。

“到今日,开封城已经坚守九日,城中伤亡不明,城头防守和反击的力量比之前三天,已经有所减弱,其他还好,但万人敌的存量估计已经不多。至于流贼,九日攻城下来,损失将近五万余人,其中直接死在城下的就有一万余人,不过死去的大部分都是流民和辅兵,流贼的中坚精锐损失并不多,尤其流贼倚仗的骑兵部队更是毫发无伤,此时他们正在陈留朱仙镇一代游弋,明显就是为了防备我军的救援。”

“流贼的军粮储备原本六十天,经过十天的激战,虽有战死和减员,但流贼能收集的粮草并不多,因此军情司估计,流贼的军粮大约只剩下五十天左右。”萧汉俊道。

萧汉俊脸色严肃,不带表情的将情况阐述。

汇报完情况,躬身退到一边。

朱慈烺环视众人,目光最后落到吴甡的脸上:“少司马怎么看?”

小袁营内应之事,是当前的最高机密,整个军营中,只有朱慈烺和吴甡两个人知道,连萧汉俊都不知,倒不是朱慈烺想要隐瞒他,而是因为张名振和侯方域和他采用的单线联系,和萧汉俊布置的情报网并不相连。

吴甡稍一沉吟:“流贼猛攻开封,其目的不过就是两个,一是诱我出击,二是动摇开封城的城防,现在看来他们的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。我军按兵不动,开封虽然危机四伏,但一时却也难下。那么接下来流贼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加大攻城的力度,将所有的精锐都派上去,希望一举攻破开封,要么就是偃旗息鼓,暂时休兵。以闯贼过往的脾气和作风看,除非是头破血流,否则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,加上流贼军粮已经不多。所以臣以为,闯贼必然要加大对开封的攻击力度,虽然开封上下一心,城池坚固,但毕竟兵少将寡,短期尚可坚持,时间长了,恐怕会有城破的危险,而开封一旦有失守,天下必然震动,不论于朝廷,于殿下都没有好处,因此臣以为,为万全计,我军还是应该尽速向开封进军为宜。”

这就是圣旨的压力,原本吴甡是“按兵不动,养精蓄锐,待敌疲劳,一举破之”的坚定支持者,但圣旨之后,他心志不免有些动摇,倒不是担心自己被崇祯帝降罪,而是担心太子和皇帝的父子关系,更担心一旦有什么意外,开封忽然失守,太子被天下责怪,他这个辅臣就万死莫恕了。

朱慈烺理解他的心情,又看向侯恂:“老尚书怎么看?”

“臣赞同少司马的看法。”

侯恂拱手,恭恭敬敬地回答:“开封是中原腹心,不容有失,我军在归德养精蓄锐,已将近一月,将士们士气高涨,人人求战,闯贼又已经露=出疲态,臣以为,我军可以出击了。”

侯恂久在诏狱,虽然大势看的清楚,但胆子不免小了一些。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的心思很严重。

朱慈烺又看向三个参谋。

李纪泽、江启臣,刘子政三人都是点头,都赞同向开封进军。

除了萧汉俊、佟定方没说话,众人基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---李自成在开封城下损耗不小,太子“疲兵”的战略目的已经到达,官军养精蓄锐也有相当的成绩,既然圣旨以下,他们当然要赞同出兵,不然岂不是抗旨?

文官谋士们的想法很正常,但朱慈烺却不能这么想,因为他比他们想的更多更远,或者说,他心中没有他们那么多的顾忌和负担。

作为一个穿越者,朱慈烺从来没有将自己皇太子的身份看得太过重要,不要说皇太子,就是皇帝又如何?到了崇祯十七年,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的命运。唯一能自救的就是在这两年中奋发图强,抓住当年从崇祯帝的指缝间流失了的机会,为大明朝这艘快要沉没的巨轮,堵上进水的窟窿,逐渐修补,调整航线,甚至是更换发动机。

因此,朱慈烺虽然敬重自己的父皇,但对崇祯帝的一些做法和想法,却实在不能苟同。

最致命的一点,崇祯帝对一城一地的得失看的太重要,根本没有空间换时间,十年生聚十年教训,忍辱负重,就如当年晋文公避退三舍,而后一举击败秦兵的战略目光。大明的精锐本就不多,却都在一次次疲于奔命的救援战中消耗殆尽。

以往管不了,但这一次开封之战朱慈烺要照自己的谋划打。

哪怕崇祯帝连下圣旨,他也不会改变。

朱慈烺的谋划是什么?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,换取最大的利益,一次击溃李自成的主力,令其三到五年之内不能翻身,无法再和关外的建虏遥相呼应,摧-残大明瘦弱的肌体。在一个月之前,朱慈烺还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,但现在他已经隐隐看到成功的曙光了。

当然了,如果能全歼甚至是抓获李自成,一举除掉,那就更好不过了。

而要达成此目标,就不能急于向开封进军,利用开封的坚城,继续损耗李自成的兵力和粮草才是上上之策。

————还是每日九点半准时更新。唉,说多了都是泪,就这样吧……

这十天来,虽然李自成猛烈攻城,伤亡不小,但伤亡的主要是辅兵和流民,他主力受损却不大,远未达到疲兵的目的。何况小袁营刚刚撤到中牟县,尚需一定的时间修整和恢复元气,因此朱慈烺不能同意立刻向开封进军--不见兔子不撒鹰,谋划了这么久,他要的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胜,而非解围开封、斩杀李自成一些兵马的好名誉。

至于父皇的责难,朱慈烺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,虽然圣旨严厉,但他并不觉得父皇失去了对他的信心,更不觉得父皇会撤销他“代天出征”的职位,一连三次的密奏,他已经解释的足够清楚,如果崇祯帝还是执迷不悟,还是要催着他出战,那他就只能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了。

明话讲,就是抗旨。

朱慈烺环视众人,缓缓道:“大家的意思本宫明白,不过本宫有不同的看法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